大连长海县渔业"六个一"产业发展主线渔业总产值翻番
记者从长海县了解到,长海县形成了“一参、一鲍、一贝、一藻、一鱼、一螺”的“六个一”的产业发展主线,以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渔区和谐为目标,现代海洋牧场建设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到2012年底,全县渔业社会总产值实现135亿元,水产品产量70.5万吨,渔业产值实现78亿元,与2009年相比翻了一番。
特色养殖:记者了解到,长海县根据不同地域特点,调整养殖区养殖品种、方式和布局。 一是在品种养殖上,降低养殖产业风险,继续扩大多品种养殖规模,其中海带、裙带菜等藻类养殖规模达2万亩,栉孔扇贝6万亩,鲍鱼9万笼,牡蛎1.5万亩,鱼类养殖4000箱。
二是在方式上,继续压缩浮筏养殖规模,沿岸1海里的养殖浮筏予以逐步清理;扩大深水开发规模,在传统的近岸底播区203.9万亩的基础上,确权深水海域底播面积620万亩,年循环轮播轮收180万亩,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虾夷扇贝生产基地。
三是在标准化生产上,推行虾夷扇贝三级苗种暂养6万亩,一龄贝标准化养殖2万亩。探索引进养殖大菱鲆、红鳍东方等品种540箱,由陆地工厂化养殖移植到海上试养获得成功。推广了刺参自然海域生态育苗技术,年培育苗种150亿枚。
科技兴海:这些年来,长海一直注重科技兴海,以此提升竞争力。据了解,长海县加大了育苗新技术的研发,培育出獐子岛红、獐子岛紫、振禄红、海大金贝、大连一号鲍鱼等新品种。
不仅如此,长海做好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建立了辽宁省海参生态苗种繁育创始基地,自然海域生态刺参网箱育苗技术得到有效推广;南鲍北养初具规模,2012年推广标准化养殖9万多笼。
另外,长海还对外加强技术合作,獐子岛渔业集团与大连海洋大学强强联合,獐子岛商学院共建项目在大连海洋大学正式启动,獐子岛与中科院海洋所的合作项目海域实时监测系统已经形成网络,为海域的监测装上了“千里眼”。海洋岛集团与大连工业大学食品研究中心展开了食品加工项目的合作,研发了海洋岛参、鲍等多个品种的加工产品和加工工艺。
目前,全县拥有国家级原良种场1个,省级原良种场3个;全县无公害农产品认定企业累计已达57家,认证产品81个,总面积达365万亩,占全县增养殖总总面积的51.8%以上。
生态用海:长海县一直坚持生态用海,着力可持续发展。
在浮筏养殖方式上,坚持鱼虾贝藻混养,加大了海带、裙带菜等大型褐藻类的养殖规模,形成了藻类在净化水质的同时可以作为鲍鱼、海胆的饵料,鲍鱼、海胆的排泄物又成为海参饵料,海参、扇贝的排泄物又为藻类提供营养盐的生态养殖模式。
苗种生产上坚持在自然海区采苗,减少人工育苗中消毒剂、抗生素对海水的污染。在人工渔礁建造上,坚持建造生态渔礁,杜绝污染底质的贝壳的投放。在防止陆源污染上,在居民集中的区域建立污水处理厂,确保近海水质不受污染;全面推行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处理,实现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全覆盖,让生活垃圾不再成为近海水质污染源。
——大连长海县渔业"六个一"产业发展主线渔业总产值翻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