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海县长山大桥工程顺利合龙 实现全桥贯通
11月19日上午11时18分,东北地区第一座真正意义的跨海大桥建设项目——长海县长山大桥工程顺利合龙,实现全桥贯通,标志着该建设工程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一、东北地区第一座跨海大桥合龙
早上7点30分,记者从市内赶往皮口港乘船来到大长山岛金蟾港,在前往长山大桥的路上,记者看到已经贯通的长山大桥如同一条蛟龙稳健地横跨两岸。中铁大桥局长山大桥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张金杯从工程启动便来到大长山岛建设工地,三年时间,从第一个桥墩的浇筑到整个大桥的合龙,他亲眼见证了长山大桥从无到有。
张金杯介绍,长山大桥不仅是东北地区第一座真正意义的跨海大桥,也是我市公路建设史上建设条件最为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桥梁之一——其主桥为双塔双索面三跨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主桥主跨260米,为国内同类型桥梁最大跨径。引桥为50米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宽21米、高3米,每孔重达2400吨;每联首孔浇筑长度达60米,梁重约2900吨,施工难度非常大,工程创造了国内移动模架施工纪录。该项目估算总投资5.79亿元。
二、夕阳下的长山大桥格外壮观
长山大桥起点位于大长山岛峙莲线,横跨长海东山水道,终点位于小长山岛蛎荞线,全长3.45公里,包括1.79公里特大桥一座。大桥按照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时速60公里,桥梁结构设计基准期100年。
三、通车后时间由20分钟缩短至2分钟
“过去两岸通行靠摆渡船,船每天早上7点30分到下午4点30分通航,半小时一趟。”合龙现场,长山大桥工程项目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孙刚告诉记者,大长山岛经济相对发达,小长山岛居民要到大长山岛去就医、购物等。
“一天这么几趟船期也并不固定。”小长山岛上居民李德军大爷告诉记者,遇到刮风、下雨、下雪、大雾等天气,船就停航,一般7级风以上就不开船了。所以遇到特殊天气,小长山岛居民就只能被困岛上。“最要命的就是看病。”李大爷说,岛上要是有居民得了急病,就需要立即赶船到大长山岛,可是遇到天气不好,就只能托熟悉人用帆船、小木船过海,“那是为了救命而冒着生命危险。”而如果真有危重病人,还有可能求助直升机。
四、工人紧锣密鼓地为长山大桥工程作业
“按照60公里时速计算,通车后,来往两岛单程只需2分钟。”李大爷高兴地告诉记者。作为辽宁省、大连市的重点交通工程项目,长山大桥的建设将大小长山岛连为一体,彻底改善长海县核心区大小长山岛间的交通状况,破解两岛间天然瓶颈制约,可有效整合长海县50%的陆域面积,使近70%的人口共享县镇区域的商业、教育、卫生、医疗、机场、港口等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成果。
五、600天内创造了两项国内之最
合龙现场,记者站在长山大桥上,桥面上海风四起,冰冷的海风如同尖刀割在脸上,令人难以忍受。而自从2010年10月26日开工建设以来,一线工人就是在这个恶劣的天气和复杂的环境下,为两岛居民尽快通车争分夺秒地赶工期。
六、为赶工期工人夜间作业
据张金杯介绍,桥梁桩基范围内皆为石英片岩,地质单一,基岩强度较高,海床基本无覆盖层,永久钢护筒、钢管桩插打非常困难;施工区域海水较深,主墩附近水深达19至21米,海水流速达每秒2米,钢护筒插打、钢吊箱围堰下放的精确控制难度大;桥址下方海底有6根3.5万伏高压电缆与主桥和施工栈桥交叉长度达520米,需潜水员精确定位辅助施工,大大增加了施工难度。加上项目地处北方外海海域,水上施工规模较大,受潮汐、大风、大雾、低温等影响,全年有效施工工期仅200余天;海水腐蚀性强,对桥梁结构防腐蚀和抗冻融要求也极高……
参建单位克服诸多不利因素影响,按照“2011年打基础、2012年上台阶、2013年大合龙”的总体建设思路,全力推进大桥的工程,圆满实现了大桥合龙、主体完工的年度建设目标,截止目前,已累计完成工程投资4.6亿元,占工程总量的88%。
长山大桥建成解决两地居民隔海相望无法互通有无的局面
据悉,长山大桥工程还创造了两项国内之最。主桥主跨260米创造了国内同类型桥梁最大跨径纪录;引桥50米连续箱梁采用移动模架施工,每孔梁重约2400吨,将创造国内同跨径移动模架施工纪录。长山大桥的施工经验也为今后在北方深海区、无覆盖层海域进行大型桥梁设计、施工积累了宝贵的参考数据和经验。
——长海县长山大桥工程顺利合龙 实现全桥贯通
相关信息